请你根据掌握有关资料简要介绍一下地球、月球的运行情况. 注意 ;要简要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07:20:22
请你根据掌握有关资料简要介绍一下地球、月球的运行情况. 注意 ;要简要介绍

请你根据掌握有关资料简要介绍一下地球、月球的运行情况. 注意 ;要简要介绍
请你根据掌握有关资料简要介绍一下地球、月球的运行情况.
注意 ;要简要介绍

请你根据掌握有关资料简要介绍一下地球、月球的运行情况. 注意 ;要简要介绍
地球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地球 英文名称:earth 定义1:环绕太阳运行的九大行星之一,是人类居住的星球.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学总论(二级学科) 定义2: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生活所在的行星. 所属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太阳系(二级学科)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迪士尼有同名纪录片.
地球命名
“Earth”(地球)这个名字是来自古英语的“Eorthe”这个词.当人们不知道地球是个行星时,“Earth”这个词只是表示人们在它上面行走的大地.后来这个词不仅是表示我们脚下的大地,而且渐渐地表示整个世界本身.至于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无从考证了.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位置图
1、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在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列第五位. 2、指全世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现在的时间.目前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到现在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
词义
亦作“ 地毬 ”.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和动植物生存.
相关内容
三国 徐整 《三五历记》:“未有天地之时 混沌状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谈地球各国之幅员者,向以俄国第一,英国第二,中国第三,美国第四,巴西第五.” 冯雪峰 《寓言·鸟和山林的大火》:“地面也毕毕卜卜地响着,好象地球也在破裂.”
编辑本段相关数据
轨道资料
远日点距离 152,097,701 km(1.016 710 333 5 AU)
近日点距离 147,098,074 km(0.983 289 891 2 AU)
轨道半长轴 149,597,887.5 km(1.000 000 112 4 AU)
轨道半短轴 149,576,999.826 km(0.999 860 486 9 AU)
轨道周长 924,375,700 km(6.179 069 900 7 AU)
轨道离心率 0.016 710 219
平均公转速度 29.783 km/s(107,218 km/h)
最大公转速度 30.287 km/s(109,033 km/h)
最小公转速度 29.291 km/s(105,448 km/h)
轨道倾角 0(7.25°至太阳赤道)
升交点赤经 348.739 36°
近日点辐角 114.207 83°
卫星 1个(月球)
物理特征
椭圆率 0.003 352 9
平均半径 6,372.797 km
赤道半径 6,378.137 km
两极半径 6,356.752 km
纵横比 0.996 647 1
赤道圆周长 40,075.02 km
子午圈圆周长 40,007.86 km
平均圆周长 40,041.47 km
表面积 510,065,600 km^2
陆地面积 148,939,100 km^2(29.2 %)
水域面积 361,126,400 km^2(70.8 %)
体积 1.083 207 3×10^12 km^3
质量 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m^3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9.780 1 m/s^2(0.997 32 g)
宇宙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
恒星日 0.997 258 d(23.934 h)
赤道旋转速率 465.11 m/s
轴倾斜 23.439 281°
北极赤经 未定义
赤纬 +90°
反照率 0.367
平均表面温度 287 K(14 ℃)
最大表面温度 331 K(57.7 ℃)
最小表面温度 184 K(-89.2 ℃)
大气
表面压力 101.3 kPa(海平面)
氮 78.084%
氧 20.946%
氩 0.934%
二氧化碳 0.0381%
编辑本段补充说明
质量
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5.96×10^24千克 地球的赤道半径ra=6378137m≈6.378×10^6m,极半径rb=6356752m≈6.357×10^6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6.371×10^6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2,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2,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2,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 如果把地球看成质量均匀,并且忽略其它天体的影响,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计算地球的质量. 方法一、在赤道上,地球对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之和,则为5.984*10^24 kg 方法二、在北极,不考虑地球自转,则计算为5.954*10^24kg 方法三、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的球体,忽略自转影响,半径取平均值,重力加速度取标准值.则为 1959年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第一张地球照片
5.965*10^24kg 月地距离r月地=3.884×10^8m,月球公转周期为27天7小时43分11秒(恒星日),即T月≈2.361×10^6s,月球和地球都看做质点,设月球质量为m月. 方法四、为6.220*10^24kg
温度
地核的温度大约是6880℃,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6000℃)要高.地球上最高温度发生在闪电中.一次闪电能释放100亿焦耳的能量,达到30000℃,这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但比太阳核心的温度(1400万摄氏度)低多了.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北半球的“冷极”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南半球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0年8月24日气温为–88.3℃.
电性
带负电 原因: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而地磁场外部是从磁南极指向磁北极(即北极指向南极),所成的环形电流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是带负电的
形状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 ,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自然灾害
地震 滑坡 台风 海啸 冰雹 旱灾 飓风 洪灾 寒潮 雪灾 酸雨 自然灾害(20张) 沙尘暴 荒漠化 风暴潮 龙卷风 泥石流 水土流失 火山爆发 生物灾害 雪崩 暴风雨 生物链缺失等等
编辑本段结构
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的结构图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它们真是与众不同的漂亮啊!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40 The crust 地壳 40~ 400 Upper mantle 上地幔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过渡区域 650~2700 Lower mantle 下地幔 2700~2890 D'' layer D"层 2890~5150 Outer core 外核 5150~6378 Inner core 内核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地球(19张)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我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来自于地震;上地幔的样本到达了地表,就像火山喷出岩浆,但地球的大部分还是难以接近的.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4.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当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
月球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月球 英文名称:moon 其他名称:月亮 定义1: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唯一天体.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学总论(二级学科) 定义2: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所属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太阳系(二级学科)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另有2009年发行的美国同名电影《月球》.
中文名: 月球
外文名: the Moon
别名: 月亮
法文: Lune
汉语拼音: yuè qiú
星体概述
综述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正面地图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原因见后面解释),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27.321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导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地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从月球看地球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3/4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顺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顺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顺时针绕日公转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拥有相同的角动量,即“从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方向转动”.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 月球的背面地图
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基本数据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1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32天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称 数值(单位:天)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只是地球的1/81.
运动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还不如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月面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地球与月球间的相互作用 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 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10月22日,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海水的自然涨落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汐.当月亮到达离地球最近处(我们称之为近地点)时,朔望大潮就比平时还要更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 科学家已经就潮汐对地震的影响猜测了很长的时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论证过它对全球范围的影响效果,以前只发现在海底或火山附近,地震与潮汐才呈现出比较清楚的联系.研究者发现,地震的发生与断面层潮汐压力处于高度密切相关,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很大,达到大约2-3米时,3/4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也越少. 该文章的作者伊丽莎白.哥奇兰说:“月球引力影响海潮的潮起潮落,地球本身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也发生变形.猛烈的潮汐在地震的引发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地震发生的时间会因潮汐造成的压力波动而提前或推迟.” 该文章另一位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约翰.维大说:“地震起因还是一个谜,而这一理论可以说是其中的一种解释.我们发现海平面高度在数米范围内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会显著地影响地震发生的几率,这为我们向彻底了解地震的起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哥奇兰等人首次将潮的相位和潮的大小合并计算,并对地震和潮汐压力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采用的计算方法来自于日本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的地震学家田中.田中从1977年至2000年间全球发生的里氏5.5级以上的板块间地震中,调查了2207次被称为“逆断层型”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等记录,以及与发生地震时月球引力的关系,结果发现:地震发生的时间,与潮汐对断层面的压力有很高的关联性,月球引力作用促使断层错位时,发生地震次数较多. 田中认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导致地震发生的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的作用力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是地震发生的最后助力,相当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天秤动: 从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月球表面并不是正好它的一半,这是因为月球像天平那样摆动.地球上的观测者会觉得:在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里,月球在南北方向来回摆动,即在维度的方向像天平般的摆动,这被称为“纬天平动”,摆动的角度范围约6度57分;月球在东西方向上,即经度方向上来回摆动的现象,被称为“经天平动”,摆动角度达到7度54分.除去这两种主要的天平动,月球还有周日天平动和物理天平动,前三种天平动都并非月球在摆动,是因为观测者本身与月球之间得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只有物理天平动是月球自身在摆动,而且摆动得很小.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地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天秤动.
更多:http://baike.baidu.com/view/2489.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