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里面的人物分析 500字一篇500字 要5篇最好不要抄袭好的话追加分是一个人物一篇 不是一篇很多个人物 也就是一个人物500字 人物只能是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里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8:22:54
四大名著里面的人物分析 500字一篇500字 要5篇最好不要抄袭好的话追加分是一个人物一篇 不是一篇很多个人物 也就是一个人物500字 人物只能是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里的

四大名著里面的人物分析 500字一篇500字 要5篇最好不要抄袭好的话追加分是一个人物一篇 不是一篇很多个人物 也就是一个人物500字 人物只能是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里的
四大名著里面的人物分析 500字
一篇500字 要5篇
最好不要抄袭
好的话追加分
是一个人物一篇 不是一篇很多个人物 也就是一个人物500字 人物只能是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里的

四大名著里面的人物分析 500字一篇500字 要5篇最好不要抄袭好的话追加分是一个人物一篇 不是一篇很多个人物 也就是一个人物500字 人物只能是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里的
修改了一下 5个人物分析 望采纳
  宝钗特点:自信
  自信对于女孩子(尤其是旧社会的女孩子)来说是太难得了.看看全书中所有的女性,哪个有宝钗的自信?黛玉是不用说,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成天自怜自伤;探春的“庶出”情节一直挥之不去;湘云虽豪爽也有受叔婶虐待的伤痛,巴不得在姑奶奶家待一辈子;迎惜二春在群芳荟萃的大观园里也难免有自惭形秽之感,所以一个软弱一个孤高;就连凤姐虽有英雄气概,也有不识字没文化的遗憾.只有这位宝姑娘,艳冠群芳,家资豪富,博学多才,优点多多,除了宝琴,没人可比.可她从不恃才傲物,对人总是温柔和蔼,黛玉多次刻薄她她也从不还嘴(借扇机带双敲那回的确是宝玉过分了).她长得漂亮,但从不爱花儿粉儿地打扮以突出美貌.她家里有钱本是招人嫉妒的,可她偏不重视物质享受,还到处仗义疏财结善缘.诸位请想,就算她的确是有阴谋企图,能做到这样也算不易.一个人做一次好人是容易的,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最后是上至贾母下至丫环,刻薄如黛玉,狭隘如赵姨娘,三教九流无人不夸,无人不服.都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缘好应该说明她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不象凤姐等人只对有用的人好.大家喜欢她正因为她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她自己已经什么都不缺,无欲则刚.(关于贾宝玉的事稍后讨论)我每次看傅东华译的《飘》中,郝思嘉对卫希礼家美丽的大房子的印象就是“譬如一个美人,知道自己毫无缺撼,因而对一切人都大大方方和和气气的一般”,读到此,中国古典美人薛宝钗的形象总是跃然眼前,艺术的通感就是这样绝妙!
  俭朴
  有人说宝钗嫁宝玉是图贾家富贵,我不这么想,因为她本身就是个生活俭朴,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宝钗一出场就是“蜜合色棉袄,玫瑰紫金银二色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在芦雪庵吟诗时,大家多穿大红羽纱或猩猩毡的衣服,只有李纨穿青多罗呢,宝钗穿莲青锦上添花洋靶丝鹤氅.她从不化妆,从来都是唇不点眉不画,不爱红妆.书中描写宝玉闻到她冷香丸香气,问她熏的什么香,她马上说”我最怕熏香”,可见是香也不熏.宝钗也不戴什么首饰鲜花.送宫花时薛姨妈就说“宝丫头从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莺儿折花柳编篮子的理由也是因为蘅芜苑对小姐们分例领用的鲜花从没享用过,说明宝钗的确不爱打扮.她劝岫烟在穿戴上要守本分时,说金玉首饰都是大富大贵人家小姐的穿戴,咱们“比不得他们”,“你瞧我从头到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其实宝钗唯一的首饰就是那个要命的金锁,但全书正式出场只有“比通灵”那一次,还说明它其实是个和尚半仙儿设计出来的护身符,因宝钗从小有胎里带来的热毒,经常生病,所以必须内服冷香丸,外戴长命锁方保平安.宝钗自己也觉得烦“沉甸甸的有什么趣”,总把它挂在衣服里面.这点,与宝玉对自己的玉的厌恶态度异曲同工.宝钗的房间如雪洞一样,一色玩器全无,睡的是青纱幔帐,衾褥也极朴素,摆了个土定瓶供几枝菊花.凤姐她们送来的古玩摆设一律退回.
  宝钗曾说“七八年之先”她也富丽堂皇地打扮过,说明她小时可能也好打扮,爱读乱七八糟的书,后来被大人一通打骂烧书,受了刺激.从此克守闺训,过上了简朴的生活.时间一长就习惯成自然了.也可能她早已看破四大家族好景不长,迟早要倒台,预先就学着适应过苦日子也未可知.
  多才
  宝钗是《红楼梦》中数一数二的聪明女孩.聪明其实分很多种,有人反映敏捷,也有人理解力超强,宝钗属于后者.她的学问积累得益于她惊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感悟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多数人认为前者是说宝钗,后者是说黛玉.其实宝钗也有咏絮才,而且不在黛玉之下.黛玉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歌文学方面的专精,宝钗的才华则体现在多方面的广博.文学是不用说了,讽和螃蟹咏,夺魁柳絮词,当宝玉的“一字师”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于戏曲也有卓越的鉴赏力,能从热闹的“俗戏”中听出富有哲理的曲文.另外,宝钗对于绘画和佛学也颇通,能用六祖惠能的故事启发宝玉,又能给惜春指点画国画的要领和方法.她对医学和养生也有心得,告诫宝玉喝冷酒的害处,又建议黛玉吃燕窝养身体.所以宝玉赞她“无书不知”是颇有道理的.
  宝钗不但有文化方面的知识,还是个管理策划的人才.比如湘云发愿请客却又因没钱而一筹莫展时,宝钗不但在资金上赞助她,还在活动安排和细节筹划上帮助她,帮她拟诗题,又帮她布置宴会.螃蟹宴被安排在藕香榭的水阁,那里有盛开的桂花,“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光临时又发现亭中已备好茶具,便夸:“这茶想得到,且是地方”,湘云便笑“这是宝姐姐帮我预备的.”贾母连夸宝钗心细,凡事想得妥当.最后这次宴会和赛诗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人人尽欢而散,宝钗功不可没.后来宝钗受王夫人之托,在凤姐生病时帮助料理家务.她的主要工作是每晚巡查上夜的值班人员以防他们吃酒赌博.其实这是个没实权又不讨好的工作,她也很快就被老婆子们封为“镇山太岁”之一.宝钗却以小惠全大体,以柔克刚的办法顺利完成了任务.在协助探春理家时,她作为客人,只把决定权交给探春,自己只做幕后军师.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探春理家凭的是自己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真正的细节安排和制度的规划都是采纳宝钗的意见.探春说起在参观了赖大家的园子后,意识到大观园的创造经济效益的潜力时,宝钗立刻用《不自弃文》警醒探春不可利欲熏心.又说探春对经济效益的认识太迟了.可见宝钗是早已认识到了这些,并且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去“格物致知”.她说“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高一层了”.探春提出把各处承包给下人去照管获利,得到宝钗的赞同.在选择承包人时也征求宝钗的意见,宝钗的看法是“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词者嗜其利”,何等深刻!在探春设想了承包规划后,宝钗又补充了让承包者另外分出部分利润给那些没有承包到的人以安其心,不但大家觉得公平,那些没有承包到的值夜的人还从此感念宝钗的恩惠,决心不再吃夜酒赌博,支持宝钗的工作.“得人心者得天下”宝钗是深谙此道.这样一来,宝钗借着贾府的新政策做了人情,又不须象凤姐那样以体罚治人惹人怨恨,又不显着自己太喧宾夺主(主意是三姑娘拿的),而且还圆满完成了姨妈交付的任务.宝钗的高超管理技巧可见一斑.
  宝钗的知识丰富,不仅是因为她饱读,更与她的家庭环境影响分不开.她家本身是皇商,官场和商场的世面和黑暗她都见识过,由于父亲早逝,母亲软弱,哥哥又不成器,她不得不担负起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管家责任来.可以说,她很早就是被当作大人对待了.迫于环境她不得不迅速成长,成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有见识
  宝钗不但知识丰富,而且见解过人.虽然也劝宝玉立身扬名,但她对读书与名
  利自有一番高见,认为坏人读书越多反而危害越大,倒不如不读书的体力劳动者实在.对于家族的衰落,她也早有预感.“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荣华富贵,五世而斩”,这些道理,冰雪聪明的宝钗怎会不知?面对未来的危机,可卿托梦告诫凤姐及早准备;黛玉写下“明媚鲜妍能几时?”的句子,为自己伤感也为大观园敲响了丧钟;探春兴利除弊,试图挽将倾狂澜扶即倒大厦;而宝钗呢?对可卿托梦她当然不知,对黛玉的感慨她深深理解,对探春的改革她全力支持.然而她心里明白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谁能挡住历史的车轮呢?她绝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缅怀过去和担忧将来上,她是个实际明智的人,懂得顺应时势.她的做法是淡泊名利,少说多听多观察,帮助别人但又不给自己惹事,广结善缘多交朋友.她知道到宝玉长大时可能只有读书考功名才是重振家声的唯一办法,所以常劝他读书;她也设想到将来肯定好日子不多了,所以劝岫烟和自己一样不要沉湎于物质享受;她知道自己就算学富五车也于家境败落无补,所以不以书字为念,只是勤于女工,帮母亲料理家务.可以说,她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做好了能屈能伸,进退两便的准备.貌美不自炫,才高不自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应该就是宝姐姐“艳冠群芳”的本色了.
  刘备分析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这些都无不为今后建立大业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诸葛孔明.
  刘备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曾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因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效力于国.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毅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最终建立了蜀汉皇朝.
  此外,各式英雄,任务对刘备的评价也有诸多.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从各种评价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刘备的雄才伟略……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曹操分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这是一个生灵涂炭的时代,然而这又是一个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这一点也不假.英雄是一个时代的宠儿,他们经历了艰难险阻,通过了层层磨难,经受了别人不能或没有的磨难,进而家喻户晓千古流芳.
  一个璀璨的英雄,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曹操,就是这个乱世中的潜龙.就是这个人,一个足智多谋的奸雄,用自己的力量在改变着这个时代,在告便这个乱世.
  曹操是官宦曹腾之子,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俊伟的容貌,但他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抱负,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毒,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这就注定了一个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文学家的他横空于世.
  作为政治家的曹操,广招贤才,颁布了求贤令.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首创了屯田制,使粮草充足.同时他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家.坑降卒,屠城,迎献帝,挟天子而令诸侯,无视献帝的存在清除了意图谋杀他的伏皇后等等这些历史也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家.
  作为军事家的曹操,足智多谋,借七星刀以刺董贼.厚积薄发,占兖、豫以为根本.野心膨胀,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讨,除袁术于寿春,擒吕布于下邳,战袁绍于官渡,还一举平定了乌桓,从而统一了中国北方.因为曹操豪迈大气,赢得起更输得起.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输得最悲惨的一次战役.曹操率领八十三万水路马三军直指江南,本以为一战而定水乡,谁知却被少年公瑾一把火烧个精光,回到南郡时身边只有二十七骑人马.而曹操并不是捶胸顿足自怨自艾,而是继续笑谈用兵之道.而看同时英雄的刘备,意气用事,不顾大局着想,为义弟出兵伐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败退白帝城,之后一病不起,最后托孤白帝郁郁而终.由此看来越是在逆境中,越是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从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终转败为胜的,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英雄.
  作为文学家的他,是“建安风骨”中的文坛领袖.其胸怀好似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甚至可行之日月,可容之星汉,而不失其灿烂;拟或洪波涌起,拟或淡淡涟漪.
  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有短歌行,观沧海等一系列好诗歌出现.此外他仰慕蔡文姬的诗才,赞赏蔡文姬写的《胡笳十八拍》是一代佳作,大胆肯定《胡笳十八拍》的反神论思想,显示了一个古代政治家和诗人的豪迈气概.
  林冲分析
  林冲是《水浒传》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完全被恶势力、被黑暗社会逼上反抗道路的形象.一开始林冲对奸臣恶势力的迫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可是恶势力总是不放过他,要置他于死地.当他完全看清社会的本质,认识到对恶势力妥协是没有出路的时候,他由软弱变的刚强,积极地与命运抗争,表现出了一个英雄形象.在林冲形象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悲剧性.
  林冲;反抗;英雄;悲剧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若非林冲的妻子意外的遇上高衙内,林冲的一生可能会平静的度过.然而,自从林冲的妻子遇到高衙内后,林冲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这也成为林冲人生命运的转折点.从此,恶势力开始迫害起林冲的家庭、家人和林冲本人.林冲先是受高俅迫害,差点被判成死罪,后被发配沧州,但是高俅并没有放过他.高俅收买了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董超和薛霸,要他们在半路上杀掉林冲.幸得鲁智深相救,林冲才免于一死.到沧州后,林冲被派去看管草料场,这时,高俅又派陆谦一伙去杀林冲,林冲被逼上了绝路,同时也认清了社会的本质和奸人的面目,最终他杀掉陆谦一伙,上了梁山踏上了反抗的道路.
  林冲上山前后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他的形象有一个发展转变的过程.一开始他表现出的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软弱的形象.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多处描写:如小说第七回写到,林冲的妻子遭人调戏时,林冲本要发作的,可一看是高衙内就立刻忍住了,赶紧息事宁人.同时,他也阻止别人为他抱打不平;当鲁智深赶来为他出气时,林冲劝阻道:“原本是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实在无礼”.[1]林冲本要痛打他一番,但怕太尉面上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就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放过他这一会,最后只得放高衙内走.
  1.委曲求全的软弱英雄
  林冲在发配往沧州的时候,押送他的两个差役一路上对他百般折磨.给他带厚重的枷锁、让他光脚走路、给他吃很少的食物,甚至用开水烫他的脚.这一切林冲都毫无反应,顺受了对自己的折磨.后来走到野猪林,两个差役要杀他时,林冲还是一点警惕都没有,要捆就捆吧,要是换成其他的好汉,在这种情形下是决不会听天由命的.他到沧州后因为没有及时送给牢头银子被牢头骂做贼配军,一番话说的林冲哪敢抬头.等他骂完了,林冲去取了银两,陪着笑脸说:“差拨小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2]想想林冲昔日在京师作教头时也是很威风的,现在却被原属于自己手下的人辱骂,骂完后还要陪上笑脸,这些都表现了林冲的软弱和逆来顺受.
  林冲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是其形象发展、变化的转折点.林冲沧州后被派去看管草料场,这时他仍抱有幻想.希望通过改造,挣扎回去重见天日,继续过平常人的生活.林冲的幻想太天真了,高俅又派陆谦一伙来杀他,幸亏他当时为在草料场中,才逃过一劫.当他在山神庙里听见陆谦一伙的谈话时,林冲忍无可忍了,他决心要为命运抗争了.于是,他一脚踢开山门,毫不犹豫的杀掉陆谦一伙人,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林冲形象开始发生变化了,开始变得坚强了,但是他还是有一点犹豫,如他在杀陆谦的时候,面对陆谦的求饶,他又心软了下不了手.可是恶人就是恶人,陆谦却趁此偷袭林冲.这让他看清了恶人的本质,最终杀掉陆谦一伙,义无返顾的踏上了去梁山的道路,踏上了积极反抗的道路.林冲也变成了刚强的、积极抗争的英雄了.
  2.积极反抗的真英雄
  林冲上梁山以后,就完全是一个刚强的、积极反抗的英雄形象了.他上山以后,面队王伦的排挤和压制,他先是争取留了下来,也没有因受气而鲁莽地将王伦杀掉,毕竟王伦和高俅等奸人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当王伦要赶林冲下山时,林冲就开始积极的抗争了,因为他已经走投无路了,赶他下山就等于把他往死路上逼.此时的林冲已不会就此认命了,在王伦的一再相逼下将王伦杀掉,为自己争取到了安身之处.后来朝廷派大军来围剿梁山,林冲总是积极请战,而且每次出战总是胜利而归,完全的表现出了积极反抗的英雄形象.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冲突”.[3]在林冲形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林冲又是一个悲剧性的形象.林冲本来是宋朝官僚阶层中的一员,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就因为高俅之子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色,害的林冲家破人亡,自己也沦为囚犯,最后不得不上梁山落草.此外,陆谦本是林冲十分信任的好兄弟,但陆谦为了高官厚禄,背叛、出卖了林冲,并且帮助高衙内霸占林冲的妻子、帮助高俅陷害林冲,甚至不惜要杀掉林冲来换取荣华富贵.被自己十分信任的人出卖、陷害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后来,高俅被捉上梁山林冲本可以杀掉他以解心头之恨,因为宋江的劝阻,林冲不得不放高俅走,就因为这林冲被气的吐血而亡.一个为梁山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竟被气死,让人不由的为之感到惋惜.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林冲的一生是很不幸的,是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总之,《水浒传》中林冲形象在上梁山前后是不同的,他的形象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一开始的软弱,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转变为上山后的刚强、积极反抗的英雄形象.同时,小说中林冲也是一个不幸的、悲剧性的形象.
  李逵分析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能使两把板斧,兼会拳棍,有一身蛮力.人称黑旋风 ,天杀星,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戴宗照应.李逵此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于是就和宋江相识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路遇一个真名叫李鬼的假冒黑旋风拦路抢劫,李逵三下五除二便将其打翻在地,但经不起他再三哀求,不但放了他,还给了他银子另谋生计.不料,假李逵不思悔改,仍然企图谋害李逵,结果终于被李逵一刀结果了性命.翻越沂岭时,半路上寻水为母亲解渴,不料被老虎所食,李逵悲愤无比,怒杀四虎,轰动乡里.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李逵反抗精神最为彻底,曾有人誉之为“梁山第一好汉”.他毫不犹豫、十分痛快地就上了梁山,他完全是一条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作战时,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如三打祝家庄时,扈三娘一家除了扈三娘、扈成以外,被他全部杀光.他性格耿直,率性而为,极力发对招安.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在菊花宴上,宋江又提招安把其惹恼了,他“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跌做粉碎.”此番言语,此番动作,在众好汉中也只有李逵才敢说敢为.他对宋江言听计从,忠贞不贰,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其忠诚让人感叹.
  相关情节:黑旋风斗浪里白跳、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打死殷天赐、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李逵元夜闹东京、李逵寿张乔坐衙、黑旋风扯诏谤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