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物理总复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07:00
初一物理总复习

初一物理总复习
初一物理总复习

初一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加推理得出).
5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比在空气中快,速度约为1500m/s;在钢铁中传播的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声速与传播的介质有关,也与温度有关.
7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8声音的强度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震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9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10各种发声体,由于他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出响度与音调都相同的声音,音色却不同.
11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他们称作声音的三要素.
12乐音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13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14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3)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6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17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广泛应用于测速、清洗、焊接、测距、碎石等方面.
18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次声波主要应用于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等.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物质一般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态.
2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由温度决定.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常用的液体体温计是常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他的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解除(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摄氏度,摄氏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作为1002度
5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x09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有制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x09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酒精的沸点是78度).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沸腾的条件是(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放热.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7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x09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晶体融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8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会放热.
9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表明太阳是由多种的光组成.
3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7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4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
5我们所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我们所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有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6光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光能.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
7人眼能够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可见光),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察觉,这些光叫做不可见光
8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红外线的运用(1)热作用强(2)穿透力强
9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德国物理学家里特
10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1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常用那个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做光线.
12光传播也需要时间,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年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表示光一年通过的距离.
13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4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15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镜面发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章 光现象 平面镜
1.\x09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2.\x09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3.\x09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成像
4.\x09平面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玻璃板,两只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
玻璃板: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只相同的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刻度尺:测量像到镜子的距离和物到镜子的距离
5.\x09凹面镜: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例: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点燃奥运会圣火的装置)
6.\x09凸面镜:球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例: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7.\x09可见光污染:比较常见的眩光.
8.\x09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紫外线对人的伤害主要是眼角膜和皮肤.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1.\x09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便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x09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垂直入射时的折射角等于零.
3.\x09斜射:空气——水(玻璃)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水(玻璃)——空气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垂直入射:传播方向不变

1.\x09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2.\x09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1)看厚度,中央厚,边缘薄的就是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就是凹透镜(2)看对光的作用,对光有汇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3)看成像,能成放大像的是凸透镜
3.\x09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又叫汇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x09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5.\x09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透镜和光屏.调节: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
信息快递: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像距.实像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
物距\x09像距\x09像的性质\x09应用
u>2f\x09fu=2f\x09v=2f\x09倒立 等大 实像\x09∕
fu=f\x09不成像\x09∕\x09∕
u6\x09两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则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7\x09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8\x09照相机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9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光发散.
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它的作用是汇聚.
10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由一个凸透镜体格凹透镜组成,是我们平时用的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是有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是天文望远镜.
物镜\x09u>2f\x09倒立 缩小 实像
目镜\x09u<f\x09正立 放大 虚像
最终\x09\x09倒立 缩小 虚像
显微镜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较短,目镜焦距较长.
物镜\x09f<u<2f\x09倒立 放大 实像
目镜\x09u<f\x09正立 放大 虚像
最终\x09\x09倒立 放大 虚像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x09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1km=10^3 m\x091dm=10^-1 m\x091cm=10^-2 m
1mm=10^-3 m\x091μm=10^-6 m\x091nm=10^-9 m
2使用刻度尺:
(1)\x09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2)\x09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对象的一端对齐;观测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3)\x09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3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又是偏大,又是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减小这种误差.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分(min),时(h).1min=60s,1h=60min=3600s.
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速度大小的方法有: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
6若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速度公式可写成v=s/t,延伸为s=vt,t=s/v.
7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厘米/秒(cm/m)、千米/时(Km/h).1m/s=3.6km/h.
1km=1/3.6 m/s.
8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宰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可用v=s/t求得他们的速度.
9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分为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仍可用速度公式求得它们的平均速度.
10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1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12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1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不是吧!不是初二学吗?

好好的看几遍书

多做题,不同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