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有点发黑还能吃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5:50:34
蘑菇有点发黑还能吃吗

蘑菇有点发黑还能吃吗
蘑菇有点发黑还能吃吗

蘑菇有点发黑还能吃吗
白毒伞-一、致命白毒伞

学名:AmanitaexitialisZhuL.Yang&T.H.Li

中文名:致命鹅膏菌(致命白毒伞)

别名:白罗伞、白鹅膏、春生鹅膏、白帽菌.

分类:担子菌亚门,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科.

白毒伞-形态

形态: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盖直径4—7cm,凸镜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近白色,较密.菌柄长7—9cm,粗0.5—1cm,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白至近白色,基部膨大,近球形.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薄,膜质,白色,不活动或在菌盖张开时从菌柄撕离.菌托薄,膜质,内外表面白色.

白毒伞-生境与习性

常在黧蒴树Castanopsisfissa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发生于广东春季温暖多雨的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

白毒伞与广东常见的黧蒴树(又称大叶栎)有寄生关系,绝大多数“白毒伞”生长在黧蒴树树阴下,每年的3、4月份及8、9月份是生长旺盛期.

白毒伞-分布

广州、清远、肇庆等地.

白毒伞-毒性

剧毒,一个约50g(一两)的致命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 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人体内各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致命白毒伞”的中毒潜伏期长达24小时,一般为8至10小时.误食大约一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经过处理后,第二天这些症状会缓解,进入“假愈期”,但第三天就会进入肝损害期,病人转氨酶急剧升高,严重的出现肝衰竭,抢救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含有毒伞肽和毒肽.能严重损害肝、肾、心、肺、大脑等.部分食后立即出现恶心、呕吐及全身严重表现;另一部分最初只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微表现,很快消失,但2~3天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黄染、躁狂等精神症状及其它系统损害的表现.

白毒伞-二、鳞柄白毒伞

别名:毒鹅膏.

特征:菌体白色,菌盖中央略为凸起,菌柄有鳞片.

白毒伞-怎么识别毒蘑菇

进入雨季后,菜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蘑菇(又称野生菌)甚多,因其味道特别鲜美,颇受消费者喜爱,但误食野生毒蘑菇而酿成悲剧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下面介绍几种识别毒蘑菇的方法:

虽然毒蘑菇用肉眼难以辨别,但常见的一些毒蘑菇还是可以从它的形状、气味、生长环境等外观上辨别的.鹅膏属:包括白毒伞、致命白毒伞和白毒鹅膏等.多为地生,有菌托或菌托不明显,有的有菌环,菌褶白色.环柄菇类:如铅绿褶菇等.通常长在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颜色大多较为鲜艳,菌褶多为白色、浅黄或黄绿色,有明显菌环.粪菇类:如多种斑褶菇、裸盖菇等.一般长在牛马等畜粪上,毒菌的比例相当大,通常以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轻摸菌顶,中央有凹状感;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菌种类多达400多种(如果将具轻微毒性的种类都算上则多达1000多种),我国毒菌有200多种.不同的毒蘑菇种类有不同的毒性,引起的严重程度及症状也不一样,这是由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种类及毒素的含量所决定的.引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常见毒蘑菇类群有哪些呢?引起中毒事件的主要常见毒蘑菇类群有:

鹅膏属(即毒伞属)种类、环柄菇类,我们应对这几类毒菌特别提高警惕.鹅膏属的主要特点是地生,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今年造成多人死亡的致命白毒伞就属于鹅膏属.

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均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

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它们在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如多种斑褶菇、裸盖菇等,在广东都较常见.2000年4月发生在广州市番禺区的10名民工食用古巴裸盖菇(俗称牛屎菇)中毒事件就属于这一类.

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

这里所说的是毒蘑菇的一些类群和特征,并不是识别毒蘑菇标准和方法.但是,具有这些特征的未必都是毒蘑菇.

民间鉴别毒蘑菇的误区.有时毒蘑菇的鉴别连专家都要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才能准确鉴别,凭借肉眼或经验鉴别毒蘑菇的准确性是不可靠的.目前流传的许多"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一是没有科学依据,二是有地域性和局限性,三是凭经验,不符合客观实际.因此,大家不可随便相信.例如:

“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标准性.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难看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毒伞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的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但它确是有毒的;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非常著名的食用菌.

“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有毒”,但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流传甚广的“蘑菇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颜色变黑的有毒”,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际上是一种误传,也没有科学依据.

“受伤变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其实也不尽然,象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有具此特征而没有毒的例子.许多有毒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象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因此,用一些民间群众中流传的方法来鉴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毒素成分复杂的毒蘑菇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很危险的.

毒蘑菇的正确鉴别方法.对于一般的群众,怎样才能正确地对毒蘑菇进行鉴别呢?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图册或手册,逐一辩认当地食用菌和毒蘑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次是特征法.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种毒蘑菇(特别是当地的毒蘑菇)的形态特征,再结合当地群众的经验,从而鉴别毒蘑菇,以防止中毒,这是可靠的方法.

再次是“因地制宜”法.“有经验”的蘑菇采集者,到了新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要采食(在广州发生的九起中毒事件中,有六起是外地人自己采集误食所致).有毒和无毒的蘑菇相似的很多,鉴别时要特别小心,还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第四是观察法.在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大多数是干品,菇型有较大的改变,一般都难以鉴别.所以要仔细观察,是否有毒蘑菇混杂在其中,没有把握不要随便购买.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在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以防止万一造成毒蘑菇中毒(尽管毒性较小).2000年广州市某机关干部在超市购买一包野生蘑菇,食用后出现了中毒症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五是“警惕法”.野生菜、野生菇等野生菜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喜欢的食物.因此,野生菜馆逐渐增多,为人们食用野生菜、野生菇创造了机会.但是,由于有时会掺杂有不合食用的菇类,或者没有完全煮熟(有些野生蘑菇未煮熟透时会带点毒性)食用而引起的肠胃不适或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吃火锅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到野生菜餐馆吃饭,一定要提醒餐馆人员特别注意有否掺杂有毒的蘑菇,一定要将食物煮熟透后才能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