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梁衡、研讨与练习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7:18:10
《夏感》梁衡、研讨与练习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夏感》梁衡、研讨与练习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夏感》梁衡、研讨与练习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夏感》梁衡、研讨与练习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文章第1段是一个独句段,使夏天特点的概况十分突出、醒目.作者不用“炎热”而用“热烈”形容夏天,赋予夏天以人的感情,流露出对夏的喜爱之情.夏天的旋律是急促的,使人紧张的,这与“热烈”有着内在联系.紧张、急促的旋律往往使人兴奋激动,带来积极的情绪.这暗示了这篇文章既写夏天的景物,又写夏天里人的活动,歌颂劳动和劳动者.
第2段开头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通过对春天景物和夏天景物的比较来凸现夏天的特点:芊芊细草长成密密的厚发,淡淡的绿烟凝成子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换成了蝉儿的长鸣.这些变化是因为天气渐热带来的,就像开头的比喻所说,像冷水经过加热,最后沸腾了一样.
写大地的夏景,抓住了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这些典型的景物来描写.其中,成熟的麦子是最能体现夏的特色的,同时它又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可以为下文歌颂农民作铺垫,所以作为重点来描绘.写了金黄的色,又写了其香味,写了其形——麦浪翻滚.写麦浪是为了表现夏天的热烈.“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这句话与段首的话相呼应,这句话的语意重点是“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这样写,结句说“夏天到了”,就显得很自然.
这一段写“金黄的大地”,“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为下边写夏天的色彩做了铺垫.所以下面一段开头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就显得顺理成章.
第3段里把夏天的色彩与春天的色彩作比较.夏之色是中性的黄色,它是处于“冷的绿”与“热的赤”之间的一种过渡色,因为它标志着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色彩的“冷”和“赤”,是抽象的,作者便用“碧波”“嫩竹”和“夕阳”“红叶”来具体地表现,使人对夏天的色彩为中性的黄色这其中的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因为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是指春,这里的“后”是指秋.“生命旺季”指有的作物已经收获了,而有的作物正在茁壮成长,甚至正要播种.也因此说这个季节已经有收获,而且还充满着希望.
作者又对“旺季”作了具体形象的描绘.“麦子刚刚割过”,旧的生命已结束了,而新的生命正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由上而下地写了棉苗、高粱、玉米和瓜秧.“挑”“举”“匍匐”,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瓜秧的腰肢抖动,把它们的“旺盛的”生命力形象地表现出来.写夏天作物的生长,又与春天里的生长情况相比较,又一次写出了夏天的热烈.“蓬蓬勃发”“冲刺”,形象地写出了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活力.
第4段写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是从侧面写夏天的紧张.这从两个方面写.一是从白天到夜里,人们的神经都不能松弛:白天劳动时想着快割、快打,半夜里还要担心天气是否有变化.二是写在整个夏天里,人们不但忙夏收,还要忙着管理秋收的作物.
写“五月人倍忙”,处处体现紧张、急促的旋律,如“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里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快,确实使人感到夏天的旋律是急促的.这样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结句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对这一段的内容作了形象的概括.它与第三段中所说的“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有着内在的联系,可见文章前后勾连得十分紧密.
第5段就交代了这其中的原因.文章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的.历代文人多写春秋,而极少写夏天,其原因是春、秋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文思,而夏天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里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强调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最后,作者直接抒发对夏天的感情: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季节.
综上所述,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是一句带哲理性的话,写出了夏季在一年四季中的地位,这也是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