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和黄鹤楼的原文、赏析、译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2:06:12
登幽州台歌和黄鹤楼的原文、赏析、译句.

登幽州台歌和黄鹤楼的原文、赏析、译句.
登幽州台歌和黄鹤楼的原文、赏析、译句.

登幽州台歌和黄鹤楼的原文、赏析、译句.
登幽州⑴台歌
唐·陈子昂
前⑵不见古人,后⑶不见来者.
念⑷天地之悠悠,独怆然⑸而涕下.[1]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2-3]
白话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评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
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5]
《黄鹤楼》 作者:唐 崔颢 [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历代屡建屡毁,1884年最后一次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袆(yī)(也有说是王子安、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2、悠悠:飘荡的样子.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4、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5、乡关:故乡.
《黄鹤楼》【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千百年只看到白云在天空舒展悠闲的样子.晴天的时候,隔江遥望汉阳平原,树木郁郁葱葱、清楚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非常茂盛.时至黄昏,而我家乡又在哪里呢?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诗人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