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坚强的人的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4:45:59
生活中坚强的人的事迹

生活中坚强的人的事迹
生活中坚强的人的事迹

生活中坚强的人的事迹
诗歌是怎样炼成的?
  ——访凤山县打工诗人黄补祝
  张世万
  感动.
  对于这个爱诗如命的穷困潦倒的打工仔,我唯有这两个字来表述我的心情.
  黄补祝(原名黄甫祝,笔名秋凉.)七0后,东兰人,父亲曾在凤山做过邮电临时工,他自小在凤山成长.记忆中,父亲是个喜欢吟诗的人.在父亲的眼里,他是所有子女中最聪慧的,父亲希望他能在诗中学会如何做人.于是在黄补祝才五岁多点时,便买来了《声律启蒙》一书,天天教他读.并且,下了死命令:“想吃饭,就得背,每天五句.背得了才可以吃饭,背不了就别吃!”每餐饭前,父亲都要他背书,而且严厉到了极点.“那时,为了能吃上饭,我不得不努力地去背呀背!”黄补祝回忆说.于是,还没上学,《声律启蒙》就让他背得滚瓜烂熟了.长大后的黄补祝渐渐明白,其实父亲要他背了诗才能吃饭是他的一大乐事,因为他也爱诗.在父亲的督促下,黄补祝对诗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那个温饱都不能解决的七八十年代,他家由于兄弟姐妹多,共七个,他是最小一个.父亲每月领着二十元的工钱,能够养活他们一家九口就不错了.到黄补祝上初中时,父亲被辞退了,于是没了经济来源,初一没读完,他就被迫辍学回家.
  1993年,18岁后的黄补祝走上了去广东打工的艰辛之路.由于对诗的钟爱,打工闲暇,别人玩扑克、麻将,他却独自一个人到附近的图书馆看书.他最爱书店里的两本书:《杜甫诗集》《唐诗三百首》,简直爱不释手.每次书店关门时,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第一个月的工资,他领到了60元钱.虽然每天只有两元,但黄补祝爱诗心切,硬是花了16元买下了《杜甫诗集》,第二个月又买回了8元钱的《唐诗三百首》.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中,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把诗集里的诗呀词呀咀嚼透烂.后来,他又阅读了唐诗宋词,在唐宋八大家之中,他最崇拜的是婉约派的李清照和李煜.他说他们的作品跟他的人生极为相似.2007年后,他开始萌发了写诗的欲望,自撰笔名“秋凉”.2008年深秋,为了生计,他抛妻别女,从广东只身前往上海.在饱尝思亲之苦后的他写下他的第一首藏头诗:秋风扯袂泪痕斑,凉露湿衣未觉寒.命里星程兼月路,苦中强笑到江南.不久又回到广东,做起了建筑工人.由于收入很低,为了养活一家人,每天中午自己只能以馒头充饥.其间写下了一首自嘲诗:一元四个小馒头,解我饥乏解我忧.夏揽少陵攀竹架,秋携太白建高楼.不将酒意诗囊掖,难把青春寂寞愁.且让贫贱随水去,乾坤赋里话沉浮.在这诗中,我看到了一个爱诗的打工仔的坚辛与豪迈.
  2010年2月,滞留在广东的黄补祝接到家中80岁的老母来话,问他过年回家没有.当时,由于老板无法付钱,他和同伴们都没拿到一分钱,回不了家.母亲的一句话,顿时让他泪流满面.于是,便以日记的方式愤然写下了《民工》一诗:年来母问归家否?千蚁噬心痛不休.只恨工头欺血汗,堪怜孝子盼薪酬.毒蝇不晓耕牛瘦,明月安知远客愁.急火将燃眉目处,西风怎的又嗖嗖!
  2010年9月中旬,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做建筑装修工的黄补祝在凤山乔音一农户家安装楼梯扶手时,由于不小心触到了裸线头.惊骇一下,仰面从二楼摔下一楼.造成了椎间盘严重骨折.需要动大手术,否则将终身残废.但手术费用就要三万多.而之前他多年来的所有积蓄都不到一万.在去医院之前已花去了不少,而自己几个要好的朋友的处境也和他相差无几,都帮不上他什么忙.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出租房里卧床.
  这一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他和他一家是个致命的打击.他爱人早年得过重病,身体一直孱弱,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照顾年幼的女儿和生火做饭一类轻便活儿.事发后,他一家很快便陷入了无米之炊的绝境.没有了收入,还得借钱治病.没钱买米,买菜,更不要说吃上一餐肉了.亲朋好友看他们极为可怜,便接济他们一些米,一些钱.一斤米分作两天煮,每天半斤米煮一锅稀稀的粥.一家三口一天到晚就喝那一锅稀稀的粥度过二十四小时.过年了,家中还是连下锅的米都没有,爱人只得带着女儿天天到外婆家去,然后再从外婆那里打包来给他.而房租也已到期,房东来催了好几次,可他去那里要钱呢?看着在床上痛苦呻吟的黄补祝和他柔弱的妻子,善良的房东只得一再宽限又宽限.而他却心如刀绞,一头黑发瞬间半白.他眼含泪水地写下了一诗:莫问凄殇何所惹,皆因落迫染沉疴.曾经子欲千层厦,未料夫穷一寸窝.愧涩囊中金贝少,羞惭帽里白丝多.终年讨米充饥腹,半辈拈悲入锈锅.
  四月初后,已经躺在床上近七个月的黄补祝,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他便想自己很快就会死去.可是他又怎能甘心呢?他深深地爱恋着养育了他三十七八年的凤山这块红土地.他于是黯然写下一首词,《八归,别凤山》:鸳鸯泪雨,三门萦水,人瞰画阁愁独;云峰洞里惊诗路,还被凤凰飞去,秀句难读;冷眼尽归图画处,隔栏岸,迎龙华屋. 最可惜,终别凤山,欲暮竟燃竹;须信风流渐阻,执樽酒,慰此凄凉心目.双泉清浊,鸳鸯洞雾,赖有莺歌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耐,故人陌路,望彻凤山,相思无雁足.
  他每天都在不停地写诗,用写诗来排遣自己郁闷至极的心情.他很想把自己的心事向一个不认识他的人倾诉,可是向谁诉说?一天,他在手机网上看到了“凤山人在线”这个网站,他心中顿喜,这将是一个极好倾诉的地方,于是便以“秋凉”的网名把卧病以来所写的两百多首诗词陆续地发到该网站.
  尽管每天都在用药,床单都变成花花绿绿了,但他的病仍然没有半点起色.6月份后,他开始有了轻生的念头.他觉得自己拖累了妻子,他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不能给妻子最大的幸福,他感到非常的悲哀.他不能再拖累妻子了.妻子还年轻,还有更好的选择,他要给妻子这个机会.但是他又无法停止对妻子的深深地爱恋,于是他只能想用死的方式来报答妻子.在他万念俱灰、万般绝望后,他用遗嘱的方式给妻子写了一信:《来生做你的儿子》题记中写道:
  风碎烛残,尘无苍;水云飞袖,夜阑霜;闲庭花落,菩提语;琵琶写意,几秋凉;月下琴声,幽若诉;弦弦堪断,离殇伤;偶问相思,祭何处?红尘茫茫.两相忘.……文中写着:……你终究就只能是我,我也只能为你,一半素卿,一半秋娘. 前世我是你身后默默随行的雁,今生你是我冢前衔着风信子的寒鸦.来生呢? 也许来生我会是你的爱子.你会是我魂牵梦绕的娘亲.可是你一定要记得埋下些许感动的线索,好让我永生永世地寻着你!
  写完遗嘱,他便把手机往旁边一塞,作别了手机.只等待最后一刻的来临.可是十天过去了,他没有死,二十天过去了,他还没有死.而病情依旧.他哀叹上天的不公,大声地质问上苍,为何如此地捉弄他?
  一天,他昏昏沉沉中听到手机在响.微微睁开双眼,是个陌生的电话.他没有接,也不想接了.可那电话响了又响,他只得接了.正是这个电话,把它从求死的路上拉了回来.一听,竟然是凤山人在线的版主打来的.版主告诉他,说他的诗文写得很有水准,版主还告诉他,说凤山正在筹办《凤山文学》这一刊物.
  这一电话,犹如一声春雷炸醒了他.“我要活下去!我要好好地活下去!”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他.从那后,他的病竟奇迹般地有所好转.一天,他竟然接到县文联打给他的电话.要他到文联办一趟.那天,县文联办给了他500元慰问金.还送了著名作家、河池市文联主席潘红日的小说集《说事》给他,并建议他把所写的诗投给《河池文学》看看.此时的他,则像枯木逢春一样,得到了雨露和阳光,顿时焕发了无限生机.文联领导的重视使他有了新生希望.他激动地敲响了键盘:乍醒归来天地囚,曾经落魄忘金秋.鹏飞十万青山去,象转三千世界收.悲雁休沉凄靡地,伤鸿又续最高楼.前方岂是当时月,此日敢同鸡梦纠!诗的大意是:总以为这天地是个牢房,忘了秋的凄凉后面也是个丰收的季节.我还应如大鹏一样志在千里,如大象一样收获凄楚以外的金黄,不要在沉迷于伤痛,该拾级而上,登上我的高楼.这月已不是昨天的月,我该与病魔死神斗争,绝不妥协!
  奇迹出现了,他的身体竟然渐渐康复了.某日,市文联主席潘红日给他发来短信:补祝兄弟好!大作已拜读,已编选六首交代编辑发《河池文学》,另外的过后再发.这消息对于他,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犹如沐浴在和绚的春风里.
  7月底的一天,他颤颤巍巍地散步在九曲河畔,来到一报刊杂志亭,一本书名叫《凤岭诗刊》的书顿时把他的目光吸引住了.黄补祝对诗有着与生俱来的嗜好,只要一看到‘诗’这个字眼,他就特别的兴奋.翻开一看,竟然是凤山诗联协会出版的诗集.他不由一阵惊叹,没想到在这小小的凤山竟然有那么多爱诗、写诗的人.他一看书价6元,自己身上只有5元.他本来是要买一包烟抽的.紧攫着书对报刊亭的老人说,我只有五元,还少一元,你先给我,过后我再把那一元拿来给你.老人说,那是最后的一本了.他立即着急地说,那我非拿走不可,你不给我也拿走.老人问他,你为何那么想买这本书?他说,我爱诗,读诗是我的第二生命.老人很受感动,说那一元钱不要了.之后,他向凤山诗联协会郑重的递交了入会申请书.
  2011年 8月11日,凤山县举办政协主席黄孝谋诗集《璞怀愫咏》出版发行座谈会.应邀前来参会的河池文联主席、著名作家潘红日来到他身旁,拍拍他瘦削的肩头说:“补祝兄弟,加油!努力点,在意境方面多下点功夫!我得知了你的处境,你是个穷困潦倒的却有梦想的打工诗人.你的功底很不错,千万不要在磨难当中消沉、自暴自弃!”此情此景,恍然若梦,他,热泪盈眶.
  “我的这一梦想已经很久了,就是想将来能出版发行一部属于自己的诗集.”这是他不懈追求的梦想.
  现在,为了生活,为了家,为了不让孱弱的妻子为他过度地操劳,更为了实现他那至圣的理想,如今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的他,不得不干起久违了近一年的建筑装修工的活儿.
  以前,我读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书,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今天,我读到秋凉——黄补祝的诗,更知道了“诗”是怎样“炼”成的.我由衷地给黄补祝这个在贫困与病痛中挣扎的,固守着对诗词文学热爱信念的打工诗人一份祝福和鼓励.
  黄补祝简介:
  职业; 无
  年龄; 1974/12/30
  简历; 目前是半个凤山人,从小在凤山长大.
  爱好; 唐诗宋词 现代诗词 散文诗 诗钟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