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虫,它身上有很黏的液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1:13:24
请问这是什么虫,它身上有很黏的液体.

请问这是什么虫,它身上有很黏的液体.
请问这是什么虫,它身上有很黏的液体.
 

请问这是什么虫,它身上有很黏的液体.
俗称“鼻涕虫”

鼻涕虫

火影忍者第五代的契约兽

蜒蚰 。

蚂蝗

鼻涕虫

蛞蝓,俗称 鼻涕虫 又称水蜒蚰 , 拿盐洒它身体上鼻涕虫会化得像水一样 很好玩的 中国南方某些地 区称蜒蚰,俗称鼻 涕虫,是一种软体 动物,与部分蜗牛 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 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 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
中国古代也称蜗牛为蛞蝓 ,是中国画的题材之一。...

全部展开

蛞蝓,俗称 鼻涕虫 又称水蜒蚰 , 拿盐洒它身体上鼻涕虫会化得像水一样 很好玩的 中国南方某些地 区称蜒蚰,俗称鼻 涕虫,是一种软体 动物,与部分蜗牛 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 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 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
中国古代也称蜗牛为蛞蝓 ,是中国画的题材之一。

收起

蛞蝓[kuò yú] ,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称水蜒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
鼻涕虫
腹足纲(Gastropoda)中壳退化的软体动物。壳可退化为一体内片状结构,成一列颗粒,或完全消失。有的危害园林。肺螺亚纲(Pulmonata)俗称蛞蝓,...

全部展开

蛞蝓[kuò yú] ,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称水蜒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
鼻涕虫
腹足纲(Gastropoda)中壳退化的软体动物。壳可退化为一体内片状结构,成一列颗粒,或完全消失。有的危害园林。肺螺亚纲(Pulmonata)俗称蛞蝓,其体软,有黏液,生活在潮湿的场所(淡水产者仅知一种)。温带地区常见的阿勇蛞蝓科(Arionidae)、蛞蝓科(Limacidae)和嗜黏液蛞蝓科(Philomycidae)的种类取食真菌和腐叶。吃植物的婆婆纳蛞蝓科(Veronicellidae)见于热带。吃其他螺和蚯蚓的肉食性蛞蝓包括欧洲的小壳螺科(Testacellidae)。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的海生的腹足类有时可称为sea slug。
危害特点
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或副食草萄果实,影响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
体型特征
像没有壳的蜗牛.成虫体伸直时体长30~60mm,体宽4~6mm;内壳长4mm,宽2.3mm。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mm,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mm,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崎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2.5mm,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生活习性
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虫性成熟约55天。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生长繁殖
年生2—6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400多粒,卵堆产在潮湿的土内,卵期10一17天,幼虫期55天。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6月受害最烈,长江流域5—7月为害最重。野蛞蝓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能达130多天以上。而且,这虫子是危害农作物、尤其是小麦幼苗的害虫,国外平均每年要花3000万美元来消灭它们。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另外,蛞蝓还具有药用价值:
释名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气味 咸、寒、无毒。
化学成分
肉中谷氨酸含量高(12.693μg∕mg),甘氨酸含量较低(4.933μg∕mg);全体含一种特殊的凝聚素(specific lectin),即唾液酸(sialicacid)[2]
功用主治
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治中风歪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丹毒,经闭,症瘕,蜈蚣咬伤。生长繁殖
年生2—6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400多粒,卵堆产在潮湿的土内,卵期10一17天,幼虫期55天。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6月受害最烈,长江流域5—7月为害最重。野蛞蝓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能达130多天以上。而且,这虫子是危害农作物、尤其是小麦幼苗的害虫,国外平均每年要花3000万美元来消灭它们。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另外,蛞蝓还具有药用价值:
释名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气味 咸、寒、无毒。
化学成分
肉中谷氨酸含量高(12.693μg∕mg),甘氨酸含量较低(4.933μg∕mg);全体含一种特殊的凝聚素(specific lectin),即唾液酸(sialicacid)[2]
功用主治
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治中风歪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丹毒,经闭,症瘕,蜈蚣咬伤。

收起